
序言
20万年前,先民就在沂水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披星戴月、筚路蓝缕,创造并发展了古代文明。旧石器时代、细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文明的序列完整相续。“沂”载入史册,早见于《禹贡》和《周礼》。夏商已降,建制多变,名号稍异。春秋战国时期,沂水地处军事要地,古往今来,常为战场。至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因沂河流经境内而得名“沂水”,历经1400余年,至今未变。宋、元、明、清历次战乱,“邑居不足昔日一井之盛。”文化之风亦为之一变。昔日怆然浩气,变幻皓月风清,惹来骚人诗情无限。
近现代以来,在民主革命之浪潮的翻腾之下,沂水人民谱写了曲曲壮烈的红色高歌,留下非凡的英烈故事。红嫂精神,薪火相传,形成了独具特色、富有生机的地域文化,激励着一代代沂水人为建设激情沂水、创新沂水、友善沂水、品牌沂水的现实“沂水梦”奋勇前行,再创辉煌。

沂水县遗迹分布图
第一单元文明之源
沂水县历史悠久,开化较早。范家旺的南洼洞发现的旧石器和鹿角化石,证明早在二三十万年前,先民就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迈出了文明的脚步。创造并发展了沂水的古代文明。旧石器时代、细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文明的序列完整相续。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所发生的部落战争与联盟,使东夷文化与中原文化交汇融合,形成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在这个极具广阔的大文化背景下,沂水先民用辛勤劳动和聪明才智,推动了物质文化的极大发展,兼具东夷文化与中原文化特点的物质文化遗产在我县遗存丰富。
一、古生代(约6亿年-2亿年前)
古生代意为远古的生物时代,持续了约3亿年。对动物界来说,这是一个重要时期。它以一场至今不能完全解释清楚的进化拉开了寒武纪的序幕。寒武纪动物的活动范围只限于海洋,但在古生代的廷续下,有些动物的活动转向干燥的陆地。古生代后期,爬行动物和类似哺乳动物的动物出现,古生代以迄今所知最大的一次生物绝灭宣告完结。




三叶虫化石距今6亿年-2亿年(古生代)

古菱齿象臼齿距今30万年-1万年(更新世)


鹿角化石 (更新世)


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
二、旧石器时代(约300万年至1.2万年)
旧石器时代人类处在血缘群居阶段,人们以采集和渔猎为生,工具以打制石器为主,也使用木器、骨器、角器和蚌器。沂水境内发现一处旧石器时代中期遗址和较多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主要分布在沂、沭河沿岸山岗地带,多以天然洞穴为栖息地。

南洼洞遗址(旧石器时代中期)位于沂水县诸葛镇范家旺村西南山的山顶上。因临近范家旺村南一片洼地,故名南洼洞。洞口向南,高3.6米,宽6米,长14米,系水平溶洞。山体基岩为寒武纪石灰岩,曾出土过动物化石。1983年在洞内被挖掘的红黏土中采集到一件有人工打击痕迹的石核。时代距今约20万年 。
三、细石器时代(距今26000-10000年)
细石器时代,也叫中石器时代,是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之间的过渡阶段,其经济生活仍为采集和渔猎,使用打制石器或琢制石器,磨制石器尚未出现。考古学界一般都将间接打击法制作的“细石器”作为其主要的生产工具,用三角形、半月形和梯形的石片镶嵌在骨柄上作为复合工具(镰刀、匕首、小割刀、弓箭)使用。山东境内的细石器文化主要分布在沂沭河和汶泗河流域。

古生代——细石器时代展柜
四、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2000至4000年)
新石器时代是以定居、农耕、制陶和磨制石器为主要标志。 除了沿用打制石器进行生产外,主要使用磨制石器从事生产。农业的发展,促进磨制石器和陶器的发展。社会发展阶段处于由高度发展的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转变,新石器时代晚期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
沂水地区已发现20余处新石器时期遗址,证明了我们的祖先由山岭向平原扩展,沿河旁台地聚族而居,开始以农耕为主,渔猎为辅的定居生活。目前沂水地区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是北辛文化。
山东地区新时期时代文化序列
后李文化(距今8400-7300年)
北辛文化(距今7300-6100年)
大汶口文化(距今6100-4600年)
龙山文化(距今4600-4000年)
岳石文化(距今4000-3600年)

新石器时代展柜

新石器时代部分石器
第二单元 三代遗珍
夏代山东地区以岳石文化为代表,商代随着商人的东渐,岳石文化逐步式微,在鲁中以西地区形成了多处商代方国和重镇。周代为齐、鲁、莒等众多诸侯国的封地。沂水先后为鲁、莒、纪、齐、楚等国的交界之地,是各国交战的战场,促进了文化交流和族群融合。出土文物具有浓郁的本地特色,还有吴国、陈国、华国、黄国和江国的遗物,是东周时期社会动荡、文化交融的实物例证。

三代展柜
一、夏代(公元前21—16世纪)
夏代,是中国第一个世袭制朝代。改变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中国历史上的“家天下”,从夏朝的建立开始。后人常以“华夏”自称,使之成为中国的代名词。夏代时期,山东地区为岳石文化的分布区。沂水发现有杨庄、西黄家庄等遗址。


二、商代(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商代,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是奴隶制的鼎盛时期。经济以农牧业和手工业为主,开始了人工养淡水鱼,掌握了猪的阉割技术。手工业全部由官府管理,青铜器的铸造技术发展到高峰。发明了原始瓷器,纺织业已掌握了提花技术。出现了从事长途贩运的商贾。沂水县已发现信家庄、河奎仙姑寨、姑子顶、大匡庄、五山、群子峪等10余处商代文化遗址,出土铜爵、铜觚、铜剑等文物。
三、周代(前1046年—前256年)
周代,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朝代。分“西周”与“东周”两个时期。其中东周时期分为“春秋”及“战国”两部分。沂水地区已发现新庄、桲椤峪、东河北等遗址和墓葬87处,出土了铜鼎、铜鬲、铜舟、陶罐、陶豆、陶鬲等实物。
1刘家店子春秋墓
刘家店子春秋墓,位于沂水城西南20公里的刘家店子村西200米处。1977年冬,该村群众在此推土垫时发现。山东省博物馆与沂水县联合进行发掘,清理两座墓葬和一座车马坑,发现殉人40余具,出土铜、陶、玉、金器等各类文物470余件。其中有莒、陈、黄等国器物,一铜戈柄上有“莒公”铭文。经综合分析应为春秋时期莒国君墓。

刘家店子春秋墓展柜

刘家店子春秋墓展柜

刘家店子春秋墓展柜




一级文物--公铸壶
2其他春秋墓出土文物

其他春秋墓展柜




一级文物--工虞王剑
3齐长城

齐长城是中国最早的古代长城,西起济水、经泰沂山系分水脊线东去,至黄岛于家河入海,途径十七县市,长达620余公里。
沂水境内齐长城有主线和支线两条线。行径沂水北部的沙沟镇、马站镇、圈里乡、杨庄镇、富官庄镇五个乡镇、70余个自然村,全长66.054千米。
1977年12月齐长城遗址公布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穆陵关

穆陵关是齐长城的重要关口,有“齐南天险”之称。遗址位于马站镇关顶村,地处大岘山上,介于长城、书案二山岭之间。

明嘉靖穆陵关碑刻拓片

齐长城沙盘
4战国出土文物

战国兵器展柜

战国器物展柜

战国器物展柜
第三单元 汉魏概貌
汉魏两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大融合时期,两汉时期沂水经济发达,魏晋时期战乱频繁、动荡不安。但思想界异常活跃,佛儒道三教互相渗透,初步形成了独特的地域佛教文化。沂水在两汉时期经济社会得到了较大发展,其时城址密集,列城相望,最称殷繁,现遗存东安故城、邳乡故城、杨家城子故城等城址规模宏大,出土文物蔚为大观。三国时期,沂水北境属魏国徐州刺史部东莞郡东莞、东安两县;南境属琅琊国阳都。晋朝自永嘉以后归属多变,先后属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南燕等国。
一、汉代(前202—220年)
汉代,是中央集权的大帝国臻于成熟的时期,国力强盛,社会经济文化得到空前发展。儒家思想逐步占据主要地位。奉行事死如事生的厚葬风俗。沂水境内分布着大量的汉代墓群和遗址,出土文物有铜器、铁器、陶器、玉器、汉画像石等,集中反映了汉代社会生活风貌。

汉代铜器展柜
二、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9年)
魏晋南北朝,又称“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只有37年大一统(两晋)而余下朝代替换很快并有多国并存的时代。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使这一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由于士族制的发展和统治者崇信佛教,导致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商品经济发展缓慢。沂水目前仅在县府、城东岭发现这时期的墓葬。



第四单元 隋唐余韵
隋-清代,是中国封建制度由发展繁荣到逐渐衰落的时期。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改名为沂水县,至明清时期,因其特殊位置、地位,成为战争频发之地,期间建制多变,或为郡、或为县,但沂水一名一直沿用至今。虽屡经战乱,其经济社会总体上呈加速发展趋势,尤其是科技水平不断提高,民族融合不发加快。
一、隋唐(581年-907年)
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制度继续发展并达到繁荣昌盛的时期,为历朝历代所无法比拟。在当时的世界上,中国处在发展前列,是最文明先进、最繁荣发达、最富庶强大的国家。沂水在公元596年(开皇十六年)由东安改名沂水县,沿用至今。唐朝,公元622年(武德五年),沂地属莒州,公元634年(贞观八年),废莒州,县属河南道沂州琅琊郡(今临沂)。

隋唐展柜
二、宋元(960-1368)
宋元时期,国家从分裂格局、若干民族政权并立,到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逐步走向统一。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封建经济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宋朝,县属京东东路沂州琅琊郡。金朝,县属山东东路莒州。元朝,县属中书省山东东西道宣慰司益都路莒州。

宋代展柜

元代展柜

元代展柜
三、明清(1368-1911)
明清时期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并缓慢发展,封建经济基础开始受到冲击。对外政策开始趋向闭关锁国。各民族间的联系进一步加强,边疆地区得到进一步开放,统一的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明洪武九年(1376年),沂水属山东承宣布政使司青州府。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改属沂州府。

明代古琴

明清展柜

明清展柜

明清展柜

明清展柜
结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沂水县曾多次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文物普查工作,目前境内已发现589处田野不可移动文物。通过考古发掘、征集、捐赠等途径,现馆藏各历史时期文物50467件/套。这些丰富的文化遗产,承载着我县人民千百年来不竭的奋斗精神和创造智慧,凝聚着中华民族博大的世界观、历史观和独到的美学思想。为此,我们从馆藏中精选出部分清代以前的文物陈列展出,使公众了解沂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