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意!杨小舟蛾的发生与防治
索 引 号: | yishuiljqz2322108/2022-0000315 | 主 题 词: | 其他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 号: | 发布机构: | 沂水县龙家圈街道 | 发布日期: | 2022-07-22 | |
浏览次数: | 有 效 性: | 成文日期: | |||
标 题: | 请注意!杨小舟蛾的发生与防治 |
杨小舟蛾,体长11-14毫米,翅展24-26毫米。体色变化较多,有黄褐、红褐和暗褐等色。前翅有3条具暗边的灰白色横线,内横线似1对小括号"( )",中横线像"八"字形,外横线呈倒"八"字的波浪形。横脉为1小黑点。后翅臀角有1褐色或红褐色小斑。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21-23毫米,体色变化大,呈灰褐色、灰绿色,微具紫色光泽,体侧各具一条黄色纵带,体上生有不显著的肉瘤,以腹部第一节和第八节背面的较大。
卵:黄绿色,半球形,呈块状排列于叶面。
蛹:褐色,近纺锤形。
生物学特征
一年3代,以蛹越冬。翌年4月下旬开始羽化,5月中旬第1代幼虫开始出现;6月下旬至7月上旬第2代幼虫出现;8月第3代发生,10月底越冬。成虫有趋光性。卵多产于叶片,呈块状,每块有卵300~400粒,每雌产卵量为400~500粒。幼虫孵化后群集叶片取食表皮,被害叶呈萝网状。7~8月为害最凶。老熟幼虫吐丝缀叶结茧化蛹。
▲杨小舟蛾破坏树木
防治方法
林业防治
利用杨小舟蛾对寄主的选择性选择树种合理组合搭配形成不同的隔离带限制害虫扩散传播。即寄主树种、抗性树种与非寄主树种相间栽植林地深翻管理重灾区人工清理虫源等。在小面积可实行大面积实施困难。这种防治方法有效期长但操作起来费工、见效慢。
物理机械防治:
(1)人工摘除幼虫、震落和摘虫苞;人工摘除群集在叶片上取食的初龄幼虫,由于杨小舟蛾幼虫具有在枝条上停息时固着不牢习性,可在早晨猛击树干,震落扑杀。
(2)人工灭蛹。杨小舟蛾的老熟幼虫在有落叶层或杂草的地表面结茧化蛹,蛹的穿透能力弱,杀灭蛹,减少羽化,可控制下代虫口密度,将树干基部周围地面的杂草和2cm表土层清除,翻耕深度为15-20cm,防效达92%-100%。这种方法右有效压低虫口,但费工费时。
生物防治
以虫治虫。杨小舟蛾的天敌各类主要有16种,其中舟蛾赤眼蜂和杨扇舟蛾黑卵蜂为优势种,舟蛾赤眼蜂、黑卵蜂和广腿小蜂对杨小舟蛾的寄生率很高,是制约其自然种群的重要因素。
用松毛虫赤眼蜂在杨小舟蛾的卵期放蜂,可以收到较好的寄生效果。卵块寄生率为65-100%,平均为82%,未放蜂的对照林内卵块寄生率仅为40%,放赤眼蜂的卵粒寄生率为63.38%,未放蜂的对照林内卵粒寄生率仅为15.84%。在杨小舟蛾卵盛期放蜂,只要保证蜂种质量,在常量放蜂的情况下,可以达到压低虫口的目的。通过放赤眼蜂对杨小舟蛾是有较好的控制作用。
利用此种方法防治杨小舟蛾可长期压低虫口,防效显著,但应用技术强,大规模生产比较困难。
化学防治
运用有机磷、有机氮、除虫菊酯等多种农药常规和飞机喷药技术采用药剂混用和烟雾剂技术达到防治目的。
(1)树干根基注药法:幼虫孵化前至幼虫龄期在树干基部打孔注药。用直径2cm的铁杆,在树干基部不同方向打个3~5个斜孔,将氧化乐果用注射器均匀的注入孔中,用树叶盖住即可。胸径10cm以下每株注药5-10ml,胸径11-20cm,每株注药10-15ml。胸径21-30cm,每株注药15-25ml,胸径30以上每株注药25-40ml。
(2)树干注药防治法:用20%的氧化乐果等内吸剂1:1,按胸径每厘米1ml的量注干。
利用树干注射赣林1号农药(江西省林业科学研究所自配),林间用浓度为200g/L的自配长效内吸注干乳油进行注射防治试验,1次防治保证了杨小舟蛾全年代未发生灾情。
(3)树干涂药环法:树皮光滑的小树直接涂药树皮粗糙的大树要先将粗糙皮刮去而后涂药。药液中兑三分之一的柴油。注意药水必须涂到树干光滑的部位上以利树木皮层对药水的吸收,2天后,幼虫陆续死亡。
(4)树干砍伤滴药:在树干胸高处四个方向各砍一刀,深度以初入木质部为宜然后用滴管或毛刷将40%久效磷乳油1:1药液滴入刀口处,干旱天气用1:1药液,阴湿天气用原药。
(5)高压喷雾法在幼虫为害初期用高压喷雾器械进行叶面喷雾。防治药剂用40%的氧化乐果乳油1500-2000倍液,10%的氯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或2.5%的溴氰菊酯乳油3000-4000倍液,21%灭杀毙乳油4000倍液,40%的水胺硫磷乳油1500倍,每667平方米用灭幼脲Ⅲ号40g,都对杨小舟蛾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利用化学防治的方法治理杨小舟蛾杀虫效率高见效快。由于杨树高大枝叶茂密喷雾器械限制防效不是很理想同时化防产生的“3R”问题迫切需要一种省工长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