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公务邮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手机版 微信
微博
用户中心 | 注册

沂水县民政局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计划

索  引  号: yishuixmzj2251582/2025-0000026 主  题  词: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       号: 发布机构: 沂水县民政局 发布日期: 2025-01-15
浏览次数: 有  效  性: 有效中 成文日期:
标       题: 沂水县民政局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计划

今年以来,沂水县民政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建设市域副中心、打造发展新高地、建设秀美新沂水”发展定位,持续弘扬“党建引领、民生为本、敬业创新、永争一流”的沂水民政精神,正确处理十大关系,大力实施“12345”工程,聚焦“一红一白”“一老一小”“一城一乡”“一穷一富”,打响“十大民政品牌”,办好“十件民生实事”,各项工作成效明显。

一、2024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坚持“党建引领”,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围绕“党群同心·大爱民政”党建服务品牌建设,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和党建引领网格化工作。动员部署党纪学习教育,抓实《条例》学习培训,召开警示教育会,抓实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整治,推动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组织“书香润机关·悦享新时代”朗诵比赛、庆“五一”职工健步走等活动,深入开展全民阅读、全民健身行动,持续为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认真落实党建引领网格化工作部署要求,组织155名民政系统工作人员下沉网格开展为民服务活动,牵头住建、卫健等5部门联合开展“党建引领网格化、民生服务送到家”主题活动,推动民生保障力量进网格取得实效。扎实做好民政信访工作,完善“三明确三必须”信访机制,在全省民政信访暨信息宣传工作培训班上作典型发言。(二)抓实“一红一白”,深化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新风

围绕“惠民礼葬·逝有所安”殡葬改革品牌建设,打造沂水殡葬改革升级版。召开全县殡葬改革工作现场推进会议,明确了“拓展生态殡葬、塑造人文殡葬、践行行标殡葬、打造智慧殡葬”的新目标。编制完成《沂水县公益性公墓建设专项规划(2021-2035年)》,为殡葬改革规范长远发展提供了依据。对27处公墓进行扩建及改造提升,新增壁葬、草坪葬等生态安葬面积1.2万平。完成“智慧殡葬服务云系统”研发应用,实现了“追思会”、殡仪服务、骨灰安葬全过程实时监管,增设了网络祭祀等功能,提高了监管水平和服务效率,获评全省大数据创新典型应用场景。4处公墓被确定为全省“逝有所葬、迁有所去”生态安葬试点;沂水县民政局被民政部表彰为“全国殡葬工作先进集体”。

围绕“喜事新办·花开沂水”婚俗改革品牌建设,打造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先行区。优化婚姻登记操作流程,实行周末、节假日“不打烊”制度和延时服务制,有效提升了婚姻登记服务质量,今年以来共办理各类登记13289件。稳妥推进全省婚姻登记信息数据质量提升试点工作,将婚姻登记服务下沉前移,深入社区(村居)为全县无婚姻登记档案、证件丢失或损毁的当事人补发结婚证6542件。不断推动婚姻登记和婚俗改革深度融合,积极引导群众参加集体婚礼、文化婚礼、民俗婚礼,引导群众崇尚简约文明的婚恋观,营造了浓厚的改革氛围。民政部领导亲临沂水调研婚俗改革,我县在全省婚丧习俗改革现场会上做典型发言。

(三)紧盯“一老一小”,切实保障弱势群体切身利益

围绕“康养大县·孝善沂水”养老服务品牌建设,打造老龄养老服务新样板。编制完成《沂水县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2022-2035年)》,为全县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指引。积极推动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建设提升,人民医院康养中心投入使用,有效提升了全县机构养老总体水平;新建“孝善食堂”8处,目前全县已建成运营86处,有效解决了农村老年人就餐难题。持续探索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完成789户经济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作,为848名老年人提供2万余小时的居家服务,得到了服务对象的一致好评。举办“敬老月”活动,加强《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银龄安康工程”等宣传教育,全面优化社区养老大环境,沂城街道前石良社区获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围绕“童享温暖·沂童成长”儿童未保品牌建设,打造全环境立德树人新样板。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宣传月”活动,营造关心保护未成年人的良好氛围。全年共为507名孤困儿童发放基本生活费820万余元,切实保障了孤困儿童正常生活。强化基层儿童保障队伍建设,全县18个乡镇(街道)均设立儿童督导员,完成未保站建设任务,381个村(居)设立儿童主任,实现乡镇儿童督导员、社区儿童主任县域全覆盖。大力实施“童享温暖·携童成长”关爱失依儿童行动,今年以来共为264名失依儿童发放救助款物94万余元,荣获全省儿童福利领域创新案例。

(四)围绕“一城一乡”,持续提升社会组织和地名管理水平

围绕“沂社彤行·沂益为民”社会组织品牌建设,提升社会组织助力经济发展和基层治理水平。加强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1家社会组织获评“5A”级社会组织,5家社会组织被评为全市示范型社会组织,全市社会工作系统党务干部履职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现场观摩我县社会组织党群服务中心。承办山东省社会组织“强服务、走基层、建新功”调研活动,与省市行业协会商会开展座谈培训12次,达成合作协议13项,招商引资意向项目2个,为我县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增势。持续开展“百社进百村”和“社会组织牵手城市社区”活动,引导社会组织投入资金4500余万元,实施“幸福家园”等项目101个,有效助力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马站镇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服务案例被省民政厅选入“全省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参与基层治理典型案例选编”。

围绕“千年古县·美丽乡愁”乡村地名品牌建设,提升地名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水平。以全省加强乡村地名管理工作试点为动力,持续开展“乡村著名行动”,创新城乡区划地名“一张图”服务,采集地名信息130条。扎实开展“平安边界”创建工作,完成临朐沂水线界线界桩的联检以及18个界桩的日常巡检。把乡村地名文化融入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创建,深入挖掘地名文化资源,大力传承地名文化内涵,组织开展地名文化宣传活动40余场。建立了覆盖全县23个邮递支局(揽投部)的志愿服务队,打造“地名+邮政”农产品推广品牌;黄山铺、许家湖、院东头3个镇被确定为市级“乡村著名行动”乡村道路命名试点乡镇。

(五)聚焦“一穷一富”,全面履行基本民生保障职责

围绕“沂家亲”社会救助品牌建设,推动兜底民生向品质民生迈进。强化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全年共为3万余名低保特困对象发放救助资金2亿元,为符合条件的2519名困难群众发放临时救助资金889万元,为2.3万余名困难、重度残疾人发放两项补贴资金3900万余元。扎实开展农村低保专项整治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帮扶机制。开展“社会救助宣传提升月”活动,加强社会救助政策宣传,推介“沂家亲”二维码,实现社会救助政策“码上知、码上办、码上看”。及时总结提炼经验做法,《创新“3+3+3”救助机制打响“沂家亲”社会救助品牌》被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与民政服务管理创新》刊发。

围绕“慈善沂水·情暖万家”慈善服务品牌建设,推动慈善事业跨越式发展。创新实施“健康沂水·大病救助”“孝善沂水·情暖夕阳”等9个慈善项目,全年累计募集款物4836万元,救助困难群众2.6万人次,发放救助款物5131万元。通过组织参与“99公益日网络募捐”争取各级配捐450万元,列全市县区第一名。被市慈善工作领导小组授予“99公益日募捐工作特别贡献县区”“慈善工作先进县区”“慈善志愿服务工作突出贡献县区”荣誉称号。探索发展社区慈善基金,诸葛镇东河西村慈善互助基金被省民政厅评选为“金种子”优秀社区慈善基金。

二、2025年工作计划

(一)稳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持续推进殡葬改革标准化建设,加大殡葬领域问题查处和整治,确保殡葬领域腐败乱象问题专项整治工作落到实处;加强对全县公益性公墓提升改造,保障群众多样化安葬需求。加大婚俗改革宣传推广力度,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和家庭观。

(二)加强“一老一小”体系建设。探索发展认知障碍型养老机构,不断提高全县护理型床位占比;稳步推进“孝善食堂”等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加强和改进困难老年人关爱服务,有效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贯彻落实孤困儿童救助帮扶工作实施方案,强化儿童服务网络建设,增加孤困儿童心理关怀服务,切实保障孤困儿童健康成长。

(三)不断提升慈善救助水平。继续加强社会救助领域改革创新,不断扩大社会救助覆盖面;及时足额发放城乡低保、孤困儿童、经济困难老年人、残疾人等各类困难群体救助补助资金,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拓展“慈善+”业务模式,进一步提高慈善募捐能力,创新慈善救助方式,促进救助与慈善有机融合。

(四)优化社会组织及地名管理。推动社会组织深度融入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助力社会发展;做好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和质量提升,着力提高社区社会组织服务基层治理的能力和水平;支持引导行业协会商会发挥好政府、企业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服务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力传承弘扬地名文化,打造具有沂水特色有影响力的乡村地名文化品牌。


关闭窗口

Word版下载 PDF版下载

Copyright©沂水县人民政府

承办:沂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沂水县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Email: ysxxgkb@ly.shandong.cn  网站标识码3713230027 鲁ICP备06000965号

鲁公网安备37132302000107号

智能问答
沂水首发
沂水首发
政务微信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政务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