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公务邮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手机版 微信
微博
用户中心 | 注册

2024年临沂市高素质农民培育实施方案

索  引  号: yishuixlyj2251631/2025-0000093 主  题  词: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       号: 发布机构: 沂水县农业农村局 发布日期: 2025-04-23
浏览次数: 有  效  性: 有效中 成文日期: 2025-04-23
标       题: 2024年临沂市高素质农民培育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乡村人才振兴的决策部署,以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为引领,紧紧围绕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人才需求,坚持需求导向、产业主线、分层实施、全程培育,聚焦提升技术技能水平、产业发展能力、综合素质素养,培育粮食安全守护者、产业发展带头人和乡村振兴主力军,不断强化乡村人才支撑,为全面推进沂蒙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二、重点任务

2024年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4505人。其中省级示范培训505人(含学历教育创新试点学员),县级培训3895人,师傅带徒项目105人,农民素质素养提升培训行动村212个,围绕粮油稳产保供任务开设的班次和培育人数不低于80%。支持组织跨区域学习,帮助拓宽发展思路、优化发展路径。

(一)重点提升技术技能水平。支撑粮食生产和大豆油料扩种,聚焦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围绕全产业链技术或单项关键技术开展培训。因地制宜开展棉果菜茶等经济作物及畜禽水产养殖技术技能培训。强化绿色低碳、种养结合等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模式落地应用。加大农机领域培训力度。及时开展农业防灾减灾救灾技术措施及相关设施装备应用培训。

(二)培优提升产业发展能力。聚焦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带头人、社会化服务专业人员、返乡创业人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等重点群体,围绕经营管理、绿色发展、品牌创建、市场营销、风险防控等内容开展系统培训,着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和带动能力。

(三)全面提升综合素质素养。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村优秀文化等相关课程覆盖所有培训对象,普及三农相关政策、涉农法律法规、农业绿色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耕地保护建设、农业金融保险、乡村治理等领域知识、理念和倡导性要求,全面提升农民综合素质。

三、专项行动

采取集中培训、考察实训、分段培训、咨询服务、跟踪指导等多种形式,分层分类开展专题培训,着重组织开展七个专项行动。

(一)开展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培训行动。以粮油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负责人为培训对象,继续围绕小麦、玉米、大豆、花生等主要粮油作物生产,按产业时间节点开展生产技能和应急性技术类培训,促进“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融合。沿黄流域粮食主产区高素质农民培育年度绩效任务的比重不低于80%。(县级为主组织实施)

(二)开展专业农机手培训行动。以专业农机手、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社带头人为培训对象,以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区域农业应急救灾中心、常态化农机应急救灾服务队为重点,聚焦小麦、玉米、大豆、花生、棉花等主要粮油作物耕种管收机械化作业环节,开展重要机械化技术及安全生产技能培训,提高机手技能水平和职业素质。9月开展农机手培训专题月活动,各县区均需开展不低于4学时,不少于20人的专业农机手培训,其中学时达到24学时以上的县区进行系统建班。 (县级为主组织实施)

(三)开展特色产业发展带头人培训行动。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村集体增收致富等领域新农人队伍为重点培训对象,依托当地特色产业、特色资源,开展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特色加工、设施农业、盐碱地综合利用、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智慧农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乡村短视频和农产品电商直播等技术技能提升培训,通过集中学习、参观考察、定岗实训、流量扶持、平台赋能等方式,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和致富带动能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兰山区开设特种养殖专题培训班(30人),河东区开设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专题培训班(30人),兰陵县开设设施蔬菜产业发展专题培训班(90人),沂南县开设蔬菜全产业链提升专题培训班(50人)、高素质女农民果树产业带头人培训班(50人),蒙阴县开设特色果树产业发展专题培训班(80人),沂水开设果树产业数字化提升专题培训班(80人),平邑果品全产业链提升专题培训班(80人),临沭、郯城开设乡村好青年电商专题班(郯城70人,临沭50人)。(县级为主组织实施)

(四)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训行动。以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主体带头人为培训对象,围绕产业提档升级、和美乡村示范片建设、乡村综合治理、农业对外开放发展等内容,开设主体发展能力提升、农村创业、农业“丝路先锋”等培训专题,组织跨区域学习,帮助拓宽发展思路、优化发展路径,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村级经济组织发展壮大。鼓励围绕乡村青年、退役军人、农村妇女、返乡大中专毕业生、农民工和残疾人等,开展乡村产业发展培训。费县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乡村产业发展带头人-果树产业数字化提升专题培训100人由费县组织实施。(市县两级为主组织实施)

(五)开展绿色生产与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行动。以农业生产资料供应类社会化服务组织负责人和乡村农产品监管人员为培训对象,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开展病虫害绿色防控、绿色种养、耕地保护、科学施肥用药、农业减排固碳、节水灌溉等现代生态农业技术培训指导,增强农民绿色生态高质量发展意识,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豇豆种植面积20亩以上县区,各县区均需开展豇豆农药残留突出问题专项攻坚治理专题培训。养殖面积100亩以上县区,开展鳊鱼、大口黑鲈、鲫鱼、乌鳢、大黄鱼、牛蛙和黄鳝等水产养殖重点品种药物残留治理专题培训。(市、县两级为主组织实施)

(六)开展高素质农民能力提升省级示范培训行动。以全省获得农民职称、齐鲁乡村之星、驻村农民技术员和高素质农民典型等为培训对象,围绕全省农业农村系统重点工作开设省级层面示范性培训专题。继续开展“师傅带徒”、“等级评价”和农民教育培训与学历提升有效衔接等试点工作,完善提升项目质效,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步”和现代农业农村发展人才支撑等问题。省级示范性培训、农民教育培训与学历提升有效衔接试点资金已切分留在省级,各县区只需组织学员参训即可,具体任务分配见附件2。(省市县三级共同组织实施)

(七)开展农民综合素养提升整村推进行动。以行政村为单位,开展农民综合素质素养提升培训。培训时长为半天至一天,培训内容为综合素养课,可与春耕春管、防灾减灾等应急性培训结合开展。鼓励创新性开展乡村文化、乡村治理、拒绝非法集资、防止电信诈骗等相关培训,提高农民参与积分制、清单制、“村民说事”等乡村治理过程的能力和意识,培育文明乡风。举办培训的村应设置一名联络员,负责培训对象和现场教学组织工作。2024年临沂市农民素质素养提升培训行动村212个,具体分配任务数见附件1。(县级为主组织实施)

四、工作要求

2024年,各县区继续将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纳入重点工作,按照实施方案和《高素质农民培育规范》的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强化全过程监管,确保全年工作高质高效、农民满意度达到95%以上。

(一)统筹谋划,精心组织实施

1.强化工作主动性。统筹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组织领导与过程督导,加强与财政部门的沟通协调,做好与文旅、退役军人、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等单位的工作联动,强化与相关业务科和技术推广机构的配合协作,充分发挥高素质农民培育对农业农村工作全局的支撑推动作用。

2.注重培训针对性。根据当地农民需求与本方案内容要求,结合《高素质农民培育规范》,制定本级实施方案,可根据实际需要和农时特点一次性或分段完成培育任务。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开展50人以下小班教学。

3.确保工作实效性。依托农民教育培训信息管理系统(“齐鲁乡村网络学院"平台)和农业农村部转移支付管理平台,开展项目绩效管理。

(二)整合资源,提升培育能力

1.用好现有培训基地。优先选用市级以上高素质农民培训基地,注重利用农广校、乡村振兴优质校、农技推广机构、农业科研院所、涉农职业院校等优质科技教育资源,夯实农民教育培训服务能力。

2.选用社会培训力量。支持融资担保机构、有条件的农业经营主体承担农业保险、融资、担保等方面的公益性培训和高素质农民实习实训任务。

3.组建优秀师资队伍。遴选乡村振兴科技特派员、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农技推广人员、“科技小院”专家人才、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主体专业人员、具有农民高级职称的“土专家”"田秀才”,以及法律、管理、文化等领域优秀人才,组建高素质农民培训共享师资队伍。

4.配备实用培训教材。将“千万工程”简明手册纳入高素质农民思政教育指定教辅资料,鼓励地方开发具有地方产业特色的生产技能类实用型培训教材。

(三)加强监管,规范资金使用

1.加强资金监督管理。用好农业农村部转移支付管理平台,将资金管理纳入项目绩效考核重要指标,确保专款专用。

2.明确资金使用范围。项目资金主要用于支付需求调查、线上线下培训、能力提升培训、顶岗实践实训、跟踪服务监测等与培育工作相关的费用,不得列支招投标服务费用。

3.其他培训资金支付。防灾减灾应急培训和农民综合素养提升培训,可按规定列支课酬、资料费等与培训直接相关的费用,不得列支食宿费用。

(四)完善链条,扩大工作影响

1.注重训后服务。开展政策宣讲、项目推介、技术指导等农民训后跟踪延伸服务,为培育对象提供长期技术指导,协助获取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项目、信贷保险等方面支持。

2.鼓励合作发展。鼓励高素质农民组建产业发展服务合作组织,实现“抱团发展”,支持举办高素质农民产供销对接、涉农企业产品推介、农民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

3.拓宽宣传路径。开展优秀学员典型选树、精品课程评选和培训模式总结,抓好典型示范。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以及新媒体,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五、实施细则

(一)决策部署

1.需求调研。开展培训需求摸底调研,形成内容详实、反映培训需求的调研报告。

2.制定方案。制定培训实施方案;落实省培育方案4项重点任务、6项专项行动要求思路清晰、措施明确;每年局领导研究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至少2次。

3.条件建设。完善多方力量参与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实训基地、培训教材等基础条件建设,各县区开发的培训教材需提供证明支撑材料(PDF格式,包含封面、版权页、主编页、目录等);组织开展培育机构培育质量评价;开展培育教材意识形态审查。

(二)过程管理

1.全程监管。各县区提前报送《高素质农民培育开班备案登记表》(见附件4),市级审核后方可开班;落实班主任或教官跟班管理制度,完善签到表、出勤考核记录、培训感言、结业考试等培训材料,市级定期督导;开展高素质农民发展跟踪监测,监测率达到10%以上。

2.培育对象。年满16周岁,身体健康,正在从事或有意愿从事相关产业工作,有一定文化基础和较强学习意愿。2024年临沂市高素质农民培育类型统一为专业生产型,围绕粮油稳产保供任务开设的班次和培育人数不低于80%,青年农民比例不低于30%。沂河新区有参训意愿的学员可前往河东区报名,高新区有参训意愿的学员可前往罗庄区报名。

3.学时要求。45分钟为1学时,每半天不超过4个学时,每天不超过10个学时。市级班线下60学时,线上8学时,由市级培训机构组织完成。县级班线下80学时,分两段完成,生产技能段40学时,经营管理段40学时,线上不低于8学时,跟踪服务不低于10学时。按产业时间节点开展的生产技能和应急性技术类培训不低于4学时,超过24学时的进行系统建班。利用“齐鲁乡村网络学院”开展线上学习,各县区规范购买线上学习服务,实现线上全过程监管,做好学习测评、学时统计、质量评价等工作,强化线上学习过程管理与支持服务,线上培训学时及效果统计以平台数据为准。

4.系统建班。及时录入农民教育培训信息管理系统信息数据,按要求完成系统建班评价工作。

(三)重点任务

1.围绕提高农民技术技能,开展粮油单产提升、专业农机手培训行动;各县区均需开展农机手组织专题月活动,重点围绕机收减损、安全生产、机械化深松等内容,下沉乡镇开展生产技术培训巡回课堂。

2.围绕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病虫害绿色防控、绿色种养、耕地保护、科学施肥用药、农业减排固碳、节水灌溉等现代生态农业技术,组织开展绿色生产与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行动。

3.各县区积极承担“师傅带徒”试点项目,严格按《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山东省高素质农民大师师傅带徒项目工作指引(试行)的通知》完成培训任务。

4.2024年继续实施农民教育培训与学历提升有效衔接试点工作,沂水县40人完成第二学年学习,新招收河东20人、蒙阴30人、临沭30人参加学历提升,费用由省级支付。

5.协同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与农业农村科普工作。

6.指导服务农民协会、联合会、创业联盟等组织开展工作;多种形式开展培训跟踪服务,如开展项目推介、技术指导、金融信贷、农村电商、防灾减灾、安全生产、产业发展等各类专题延伸服务。

7.选树高素质农民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在媒体发布典型案例、培育模式、综合性报道等。

(四)培训资金

资金安排与任务相匹配并及时拨付到位;资金使用管理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或实施方案;培训班次按要求完成后,资金支出及时规范录入农业农村部转移支付管理平台。

1.师资费用。指聘请师资授课发生的费用,包括授课老师讲课费、住宿费、伙食费、城市间交通费等。授课老师的城市间交通费按照市直机关差旅费有关规定和标准执行,住宿费每天不超过240元、伙食费每天不超过130元,原则上由培训举办单位承担。老师讲课费发放标准:中级及以下技术职称专业人员每课时不超过300元,副高级技术职称专业人员每课时不超过400元,正高级技术职称专业人员每课时不超过500元,院士、全国知名专家每学时一般不超过1000元。

2.“师傅带徒”费用。高素质农民大师“师傅带徒”项目按照省级《高素质农民大师“师傅带徒”项目工作指引》开展,由学员所在县(市、区)农业农村部门按3000元/徒弟的标准,按照签订聘用合同后拨付70%、年度考核完成后拨付剩余30%的进度安排拨付高素质农民大师。高素质农民大师应及时按县(市、区)农业农村部门有关规定出具正规发票和明细,配合办理资金结算手续。

3.跟班补贴费用。培训班采取教官跟班管理制度,教官每人每天跟班补贴不超过400元。

4.现场教学费用。现场教学采取“双师合作”模式,基地工作人员担任专家,介绍基地运营模式;县农广校工作人员担任辅导员,负责组织学员开展讨论、总结归纳教学基地成功经验并指出不足之处。每天不超过4个基地,基地专家按教学开展学时数讲解费600元~1000元,辅导员每半天讲解费不超过600元。

5.教材费用。为学员订购培训教材或组织编写出版地方特色教材,优先选用农业农村部“十四五”规划教材,每人不超过200元。

6.保障费用。为适应现场教学环境,在开展实践劳动中保护学员的安全和健康,可为学员购买劳保服,每套不超过100元。每期培训要为学员购买短期人身意外保险,根据保险公司费用标准结算。

7.宣传推介费用。高素质农民培训宣传经费从高素质农民培训经费中列支;《农民科技培训》《农业广播电视教育报》等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相关报刊订阅费用从高素质农民培训经费中列支;高素质农民田间学校、培训基地、实训基地标识牌制作费、组织高素质农民参加高素质农民技能比赛、组织高素质农民参加产品推介活动等费用从高素质农民培训经费中列支。


关闭窗口

Word版下载 PDF版下载

Copyright©沂水县人民政府

承办:沂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沂水县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Email: ysxxgkb@ly.shandong.cn  网站标识码3713230027 鲁ICP备06000965号

鲁公网安备37132302000107号

智能问答
沂水首发
沂水首发
政务微信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政务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