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水县文化旅游发展中心 沂水县文化和旅游局
关于重修齐长城穆陵关关楼建议的答复
沂文旅中心发〔2019〕17号
李文军、鞠云云、高志才、杨乐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重修齐长城穆陵关关楼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齐长城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为防鲁、晋、楚等国而修建的军事防御工事。穆陵关是最早出现在中国历史地图上的关隘,是名符其实的“天下第一关”。作为四方文化汇集之地,周围遍布常将军庙、普照寺、韩通城和梳妆楼等历史遗迹,流传下“赵匡胤大战韩通”等许多引人入胜的传说和可歌可泣的故事。2001年,国务院公布齐长城遗址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齐长城穆陵关文化底蕴深厚,区域交通便利,靠近富庶的胶东地区,是一处很好的文化旅游资源。
一、旅游发展情况
利用资源优势,文化旅游发展中心积极推动关顶村旅游发展,目前工作情况及下步打算如下:
2016年关顶`村列入市级旅游特色村获得持续的政策支持,完成了“改厕改厨”工作,新建仿古楼房40余栋,房屋改冒40余户,硬化旅游道路6000余平,打造了众多景观小品,绿化200余亩,完善了游客中心、停车场、旅游标识牌的配套设施,目前是国家2A级景区。在下步工作中,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分析自我优势和市场需求,搞好市场定位,尽快完成该区域开发建设规划。
2、该区域规划完成后,加大招商力度,尽快实施,重建穆棱关,进一步修复齐长城,建设采摘、餐饮、度假等设施,并进一步完善提升道路、停车场、游客中心、星级厕所、导向系统等基础设施配套,并搞好绿化等。
3、积极协调财政、文化、农业、林业、水利、水保等部门,加大对该区域的资金、政策的扶持力度。
该项目全部建成后,会填补我县北部旅游发展的空白,也会成为我县旅游的又一大亮点。
二、文物保护情况
齐长城—沂水段主要为土砂(石)夯筑墙体,由于位于人为活动频繁区,紧邻村庄,饱受人为破坏。在此基础上,雨水冲蚀、植被生长等自然外力,加剧了破坏程度。目前,我县齐长城遗址保存状况大体为三分之一基本完好,三分之一残破不全,三分之一不复存在。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文化和旅游局强化了保护力度,目前工作情况及下步打算如下:
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对齐长城遗址及自然环境保护的通告》;先后与齐长城遗址沿线各乡镇、村庄签定了《齐长城安全保护责任书》,选聘了30名长城保护员,并进行了培训、发放了《长城保护员证》和工作服;联合公安、发改、住建、规划等部门出台了《关于加强田野文物管理保护的实施意见》。有效打击和震慑了违法犯罪行为,齐长城遗址整体管护水平不断提高。
2013年以来,县文化和旅游局积极向上级争取优惠政策,申请资金。先后协调临沂市考古队、省文物保护科技中心等3个单位编制了1950米的《齐长城--穆陵关西段抢救性保护方案》(文物保函〔2014〕1150号)。该方案已获国家文物局批准,并拨付了348万元修复资金(沂财教指〔2014〕24号)。为加快齐长城修复保护进度,2015年,又申请了《齐长城--穆陵关、黄墩、大旗山段抢险加固工程保护方案》立项,并获国家文物局批准。今年,已将该保护工程纳入我县“125”工程50个重点项目中,目前工程推进正按照节点计划实施。一期工程(齐长城穆陵关西段保护工程)目前正在组织验收结项;二期工程(齐长城-穆陵关东、黄墩段保护工程)计划2019年11月完成《保护方案》编制工作。
保护好齐长城穆陵关,是神圣的使命,县文化和旅游局将按照国家、省、市、县关于文物保护工作的要求和安排部署,健全机制,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梯次推进,扎实做好齐长城穆陵关的保护开发工作。
沂水县文化旅游发展中心 沂水县文化和旅游局
2019年7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