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沂水县政府网站
退出长者模式
长者浏览模式
政策文件
沂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沂水县2025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文号: 沂政办发〔2025〕14号 成文日期: 2025-05-21
发布日期: 2025-05-21 效力状态: 有效中

沂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沂水县2025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沂政办发〔2025〕14号


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沂水经济开发区,县政府各部门:

现将《沂水县2025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沂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年5月21日

(此件公开发布)


沂水县2025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扎实做好沂水县2025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沂水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21-2035年)》等有关规定,结合沂水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重要指示批示和考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精神,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和“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以及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以更加迅速的行动、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务实的作风,推动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为推动沂水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统一领导、分工协作的原则。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乡镇(街道)、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工作。

2.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安全的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科学防灾减灾,健全完善地质灾害防治相关制度措施,强化地质灾害防治监督管理,构建快速反应、安全高效机制体制,最大限度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

3.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方针,通过强化值班值守、巡查排查、预警预报、群测群防、综合治理、搬迁避让等工作措施,进一步健全完善地质灾害防治信息系统建设,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能力水平。

4.坚持群专结合、优势互补的原则。充分发挥群测群防网覆盖广、灾害发现早、报告快的优势,积极推进群测群防信息网和专业监测网的有效融合,发挥“人防”“技防”互补互馈的监测预警优势。

5.坚持属地管理、齐抓共管的原则。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齐抓共管的原则,健全完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体制机制,构建政府主导、行业牵头、部门协同、群测群防、齐抓共管的地质灾害防治新格局。

(三)总体目标。

牢牢把握“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以降低地质灾害风险为主线,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强化各部门各单位风险意识、底线思维,增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进一步健全地质灾害防治体制机制,压紧压实防治责任,完善落实防治措施,完善群测群防网格体系,加强基层防灾减灾能力建设,通过实施工程治理、排危除险等措施消除一部分地质灾害隐患,通过开展监测台站建设夯实“人防+技防”监测预警体系,严格落实建设项目选址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通过加强山区村民建房选址宣传教育和管控消除隐患增量,多措并举最大限度减少或避免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2024年地质灾害防治概况

2024年,各乡镇(街道)、各相关责任部门全面落实防灾工作责任制,周密部署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扎实开展汛期地质灾害应急值班值守、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巡查和地质灾害点复查工作,积极履行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领导、协调调度、业务指导、监督检查等工作职责,圆满完成年度各项工作任务。

(一)地质灾害隐患点基本情况。全县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64处。按灾害类型划分:崩塌44处、占68%,滑坡17处、占比27%,泥石流2处、占比3%,地裂缝1处、占比2%;按分布区域划分:高庄镇14处、占22%,夏蔚镇11处、占17%,泉庄镇11处、占17%,崔家峪镇8处、占12.5%,院东头镇8处、占12.5%,杨庄镇3处、占5%,圈里乡3处、占5%,诸葛镇2处、占3%,马站镇1处、占1.5%,沙沟镇1处、占1.5%,黄山铺镇1处、占1.5%,龙家圈街道1处、占1.5%,沂城街道、道托镇、高桥镇、富官庄镇、许家湖镇、四十里堡镇无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

(二)地质灾害发生情况。辖区内未发生一起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地质灾害险(灾)情。

(三)防治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组织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全县共派出检查组29个、91人次,开展隐患检查275处次,排查整改问题2处。

二是加强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汛期,转发地质灾害预警信息100余条。

三是完善“人防+技防”体系。落实群测群防员61人;完成22处市级地质灾害监测台站维护,新建42处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台站,进一步提高自动化监测水平;确定省地矿局第七地质大队为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单位,做好地质灾害巡查排查、应急调查处置。强降雨期间,成立联合巡查组,对预警区域内乡镇(街道)地质灾害巡查、应急避险等工作开展指导。

四是做好隐患治理和避险转移。投入财政资金378万元,通过工程治理方式消除夏蔚镇土洼村和高庄镇杏峪村2处崩塌地质灾害隐患;强降雨期间加强巡查,指导做好避险转移。对5处崩塌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核销,其中夏蔚镇4处、高庄镇1处。

五是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科普宣传。组织开展“全国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日”等宣传活动,累计发放各类宣传品2000余份,宣传唤起了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进一步增强了群众对地质灾害风险防范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时安全逃生、自救、互救能力,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防灾意识。

三、2025年地质灾害防治趋势

(一)气候趋势预测。

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汛期我县降雨较常年偏多,台风北上影响可能性较大,气候不确定性增强,地质灾害防治形势复杂严峻,灾害类型仍以崩塌、滑坡、泥石流为主,灾害规模多为中小型。强降雨情况下,可能引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交通设施、村庄仍是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区域。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异常性和难以预见性。

(二)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我县地质灾害隐患点以滑坡、崩塌为主,主要分布在高庄镇、夏蔚镇、泉庄镇、院东头镇、崔家峪镇等中低山丘陵区,其主要特点是:受地形地貌、地层岩性、降雨量以及人为活动差异影响;因降水渗入岩土体等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影响,易发生山体滑坡或崩塌。地质灾害发生的区域、强度与集中降水的区域、强度有关,根据地质环境条件、我县历年地质灾害实际发生情况,以及气象部门对降雨趋势预测,山体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数量、规模及危害总体上较往年有所下降。

冬末春初季节主要预防气候干旱导致的危岩体崩塌等地质灾害;7至8月汛期重点防范因强降雨导致的滑坡、崩塌及泥石流等地质灾害;8至9月秋季重点防范因强台风、强雷电、短时雷雨大风导致的滑坡、崩塌及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因长期降水预测难度大、准确度不高,集中强降水时间和空间上不确定等因素,本方案仅是地质灾害年度趋势预测,地质灾害实际发生情况需依据具体时间段和时间点做进一步的分析研判。

四、2025年地质灾害防治重点

地质灾害防范突出重点防范时段、重点防范区域、重点防范领域。

(一)重点防范时段。

地质灾害发生受暴雨或台风等自然强对流天气影响较大,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应视天气情况及时调整。根据我县历年地质灾害发生特点,7月中旬至8月上旬主汛期是地质灾害易发期,属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时段,应密切关注,重点防范。

(二)重点防范区域。

1.崩塌地质灾害重点防护区:高庄镇、夏蔚镇、泉庄镇、崔家峪镇等中低山丘陵区,区域内崮型地貌发育,脱离母岩的危岩体受自然风化、降雨、震动、地表水冲刷以及人为工程活动,可能引发崩塌地质灾害,以中小型为主。多发生于汛期,其中7-8月降水相对集中,发生概率较高。

2.滑坡地质灾害重点防护区:高庄镇、院东头镇、圈里乡等地,及铁路、公路、水渠及其他工程建设中未得到有效治理的切坡区域。在强降雨、地表水冲刷以及建筑切坡等人为工程活动影响下,发生的概率较高,以小型为主,其中6-8月发生概率较高。

3.泥石流地质灾害重点防护区:主要受短时间强降雨影响较大,主要在7-8月降水相对集中期间,台风过境或影响期间,可能引发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需重点防范,以小型、沟谷型、降雨型泥石流为主,主要分布在山区、狭谷、沟谷斜坡地带。

(三)重点防护领域。

1.人口聚集区:城镇、村庄、旅游景点、医院、学校、工矿企业、工程建设场地等人口聚集区。

2.基础设施领域:主要是交通干线、农村联网公路、油气管道、电力线路等基础设施领域。县乡公路、村级公路,因地质环境条件复杂,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隐患较多。

3.人工边坡地带:切坡建房、开山修路等形成的人工边坡。

4.高易发区和重点村庄:地质灾害调查确定的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及地质灾害防治重点村庄。

五、地质灾害防治主要任务

(一)做好地质灾害调查排查。

一是划分工作单元。以乡镇(街道)为工作单元做好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风险区更新调查,进一步摸清地质灾害风险隐患底数。(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牵头,各乡镇、街道、有关部门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是开展集中排查。相关部门分领域做好地质灾害隐患集中排查,对确认的地质灾害隐患及时建档入库,落实管控措施。(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牵头,各乡镇、街道、有关部门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是落实三查制度。持续做好地质灾害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核查制度。(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牵头,各乡镇、街道、有关部门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是完善群测群防体系。汛前对群测群防队伍全面调整充实,更新完善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乡镇(街道)及相关责任部门做好警示标志牌维护,对破损的及时进行更新。汛前完成2025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编制,并及时报同级政府同意后公布实施。(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牵头,各乡镇、街道、有关部门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强化重点领域地质灾害防治。

一是加强威胁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机构地质灾害隐患的排查、治理工作。(县教体局牵头负责)

二是加强城市、乡村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施工可能引发地质灾害隐患的排查、治理工作。(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牵头负责)

三是加强在建及投入运营的公路、铁路、水运以及相关施工现场周边地质灾害隐患的排查、治理工作。(县交通运输局、县公路中心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是加强威胁水电站、油气管道、水库坝址、库区岸坡、施工营地、工程区地质灾害隐患的排查、治理工作。(县水利局、县发展和改革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是加强矿山企业尾矿区域地质灾害隐患的排查、治理工作。(县应急管理局牵头负责)

六是加强各类自然保护区、A级旅游景区、等级旅游民宿周边地质灾害隐患的排查、治理工作。(县文化和旅游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加强基层防御能力建设。

完善“人防+技防”体系,落实“隐患点+风险区”双管控要求,全面构建市、县、乡(镇)、村、点(区)五级联防联控责任体系,逐级压实地质灾害防治主体责任。配齐配强群测群防员队伍,用好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网,发挥地勘队伍专业优势,动态掌握地质灾害发生风险,及时做好专业调查、应急处置,落实防范措施。深入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培训,加强基层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人员、专业技术队伍、群测群防员培训,提升相关人员防灾责任意识和技术支撑能力。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科普宣传,推进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科普宣传教育进企业、进工地、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进机关“七进”活动,及时向受威胁群众发放“两卡一表”,指导基层开展应急避险演练,提升安全防范意识和识灾避险能力。(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牵头,各乡镇、街道、有关部门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做好地质灾害隐患分类处置。

对实施完工的项目,及时进行验收、销号、汇交地质资料,做好后期维护;对确需治理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尽快组织实施综合治理或排危除险;对暂不能开展工程治理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采取群测群防、监测巡查等措施,避免或降低灾害风险;对经调查评价确认,满足核销条件的隐患点,要及时按程序核销;对排查新发现的隐患,及时按程序认定入库。(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牵头,各乡镇、街道、有关部门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加强地质灾害应急能力建设。

一是提升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水平。细化完善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并组织开展演练,明确各环节责任人和应对措施,提高应急处置快速反应能力和临灾避险能力。遇有突发情况及时调集应急队伍、救援物资,做好应急处置。(县应急管理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是加强基层专业技术队伍能力建设,配齐配全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技术支撑力量。(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牵头负责)

三是做好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强降雨期间开展市县分级预警和短临预警,做好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会商和预警信息发布,指导各乡镇、街道科学防范。(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应急管理局、县气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是严格汛期地质灾害24小时值班和灾情险情报告制度,及时掌握灾情险情信息并做好应急处置。(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应急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要始终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将地质灾害防治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抓实抓细,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以底线思维统筹风险防控。严格落实政府地质灾害防治主体责任,提前谋划部署好2025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完善各项工作制度,明确任务和分工,细化工作流程,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

(二)明确防灾责任。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地方政府牵头抓总,各有关部门各负其责,自然资源和规划主管部门加强组织协调和指导监督。各乡镇、街道要在汛期前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明确任务,各司其职,加强联动,形成合力,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分工、全民参与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格局。对自然因素、历史遗留等原因形成的地质灾害隐患,地方政府是防治责任主体,要采取监测预警、工程治理、搬迁避让等措施积极防治;严格建设项目立项审批手续的审核把关,督促各类工程项目建设单位认真落实建设项目选址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对未按规定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项目不得核准、审批;各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城市工程建设及各类工程建设等方面诱发的地质安全风险,对因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形成的地质灾害隐患,按照“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各相关部门督促有关责任主体落实防治责任。

(三)落实资金保障。要按照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一致原则,将地质灾害防治资金纳入本级年度预算。安排资金用于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防治规划编制、监测预警、群测群防、隐患风险排查、搬迁避让、工程治理、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处置等工作。加强各项资金监管,确保资金保障及时、计划分配科学、运行运转畅通、作用发挥高效,保障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县地质灾害防治值班电话:0539-2264119。


附件:沂水县2025年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情况表


附件


沂水县2025年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情况表


序号 名称 灾害类型 经度 纬度 形成原因 威胁情况 防范措施 责任主体
1 高庄镇拐棒峪村梁子峪滑坡 滑坡 118.274950 35.932825 自然因素 威胁32人/财产70万元 专业监测、群测群防,监测巡查,强降雨天气对受威胁住户实施应急避险撤离。 高庄镇政府
2 高庄镇赵家庄子村南山顶滑坡 滑坡 118.269003 35.918958 自然因素 威胁12人/财产15万元 专业监测、群测群防,监测巡查,强降雨天气对受威胁住户实施应急避险撤离。 高庄镇政府
3 高庄镇下马都峪村八组崩塌 崩塌 118.281983 35.902428 自然因素 威胁26人/财产50万元 专业监测、群测群防,监测巡查,强降雨天气对受威胁住户实施应急避险撤离。 高庄镇政府
4 夏蔚镇下桃峪村唐家洼东山崩塌 崩塌 118.286492 35.855325 自然因素 威胁30人/财产60万元 专业监测、群测群防,监测巡查,强降雨天气对受威胁住户实施应急避险撤离(适时开展工程治理)。 夏蔚镇政府
5 夏蔚镇麦坡村北大峪崩塌 崩塌 118.359067 35.856508 自然因素 威胁7人/财产15万元 专业监测、群测群防,监测巡查,强降雨天气对受威胁住户实施应急避险撤离(适时开展排危除险)。 夏蔚镇政府
6 泉庄镇罗汉崖村文峰山崩塌 崩塌 118.380183 35.981342 自然因素 威胁29人,财产60万元 专业监测、群测群防,监测巡查,强降雨天气对受威胁住户实施应急避险撤离。 泉庄镇政府
7 泉庄镇天上王城深门峪崩塌 崩塌 118.357967 35.952228 自然因素 威胁18人/财产30万元 专业监测、群测群防,监测巡查,强降雨天气对受威胁住户实施应急避险撤离。 泉庄镇政府
8 黄山铺镇李家坪滑坡 滑坡 118.457722 35.754603 自然因素 威胁19人/财产24万元 专业监测、群测群防,监测巡查,强降雨天气对受威胁住户实施应急避险撤离。 黄山铺镇政府
9 院东头镇曲家洞子村大里峪滑坡 滑坡 118.403528 35.70045 自然因素 威胁14人/财产20万元 专业监测、群测群防,监测巡查,强降雨天气对受威胁住户实施应急避险撤离。 院东头镇政府
10 院东头镇留虎峪村滑坡 滑坡 118.432464 35.701417 自然因素 威胁21人/财产50万元 专业监测、群测群防,监测巡查,强降雨天气对受威胁住户实施应急避险撤离。 院东头镇政府
附件【沂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沂水县2025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doc
附件【沂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沂水县2025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pdf
关闭窗口

Copyright©沂水县人民政府

承办:沂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沂水县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Email: ysxxgkb@ly.shandong.cn  网站标识码3713230027 鲁ICP备06000965号

鲁公网安备371323020001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