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日,《中国社会报》刊发沂水县聚焦破解老年人尤其是高龄、孤寡、独居、失能等特殊困难老年人“做饭愁、吃饭难”问题,积极开展“孝善食堂”建设运营工作,坚持“四个突出”,做实做优老年助餐服务,切实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和满意度的典型做法。全文如下:
宽敞明亮的就餐环境、香气扑鼻的饭菜……中午时分,在山东省沂水县黄山铺镇尧崖头村幸福食堂,老人们三三两两围坐在餐桌旁,一边吃饭,一边唠着家常。与此同时,送餐志愿者正将热乎的饭菜装上电动车,准备送往行动不便的老人家中。
近年来,沂水县聚焦破解老年人尤其是高龄、孤寡、独居、失能等特殊困难老年人“做饭愁、吃饭难”问题,积极开展“孝善食堂”建设运营工作,在全县范围内高标准建设运营“孝善食堂”84处,为老年人每日提供1—2顿热乎饭。同时,坚持“四个突出”,做实做优老年助餐服务,切实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突出党建引领,践行为民宗旨
沂水县秉持“服务跟着老人走”的工作理念,注重发挥县、乡、村三级党组织作用,探索形成老年助餐工作“党委号召、政府主导、支部领办、社会支持、群众参与”的新路子。
县委、县政府主抓“孝善食堂”制度设计,乡镇党委负责区域规划,村党支部负责创办运营,县民政局联合县财政局、县慈善总会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农村“幸福食堂”建设工作的通知》,建立起领导有力、帮扶有效的管理体制,确保“孝善食堂”建设落地落实。
突出常态长效,保证持续运转
沂水县“孝善食堂”在坚持公益性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形成“财政扶持一点、乡镇补助一点、村集体投入一点、社会捐助一点、个人家庭筹集一点”的运转模式。
党委统筹扶持建设资金。由乡镇党委、政府牵头,在县级资金补助的基础上,结合乡镇财政拨款和党费补助,对各村“孝善食堂”建设实行一次性建设配套补贴,用于食堂建设和内部设施配备,减轻村集体经济压力,保障“孝善食堂”起步稳。
平价就餐保障运行资金。采取餐费为主、村补贴为辅、社会捐助为补的方式保证运行,对70岁以上老年人每餐收取1元—3元平价餐费,餐费用于购买食材等日常支出,村集体主要补贴食堂工人工资,社会捐赠用于长期运转辅助。
面向社会增加营收资金。面向70岁以下人群提供“微利服务”,即按照稍低于市场价格收费,盈利主要用于补贴食堂工人工资和其他日常费用,减轻村集体长期投入压力,实现“输血”与“造血”并重。
衔接政策降低运营成本。结合全省城乡公益性岗位相关要求,鼓励各乡镇在开发岗位时向养老服务和老年助餐倾斜,原则上每处“孝善食堂”配备公益岗不少于2人,目前全县已配备180余人。
突出标准规范,实现贴心服务
沂水县坚持将规范化贯穿“孝善食堂”建设运营全过程,让“民心工程”成为“安心工程”。
规范建设标准。以“步行不超过15分钟”为选址标准,以“至少同时容纳村内70岁以上老年人总数的50%”为空间标准,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农村幸福院或者盘活村内闲置资源,严格落实“两园两区八有”制度。“两园”,即小菜园和小花园;“两区”,即烹饪作业区和就餐区,两区面积相加不少于80平方米;“八有”,即有烹饪器具、有桌椅、有冰柜、有消毒碗柜、有留样冰箱、有电视机、有空调、有专属餐具,高标准规划建设“孝善食堂”。
保障食品安全。沂水县民政局联合市场监管局共同下发“孝善食堂”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要求各食堂严格把关食品采购,严格落实留样制度,推动“孝善食堂”食品加工场所卫生条件和就餐环境明显提升,让老年人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发展送餐服务。沂水县在城市社区实行“中央厨房+配送点”和“物业+养老助餐”两种模式。“中央厨房+配送点”模式即在条件较好的小区开办“孝善食堂”,并将食堂厨房打造为“中央厨房”,由“中央厨房”配餐送餐,并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送餐上门服务;“物业+养老助餐”模式即由小区物业负责运营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在提供助餐服务的同时,为周边3公里内的失能老年人提供上门送餐服务。在农村社区实行“邻里互助为基础、党员先锋为保障、爱心志愿为补充”的助餐模式,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动员有一定服务能力的党员带头开展助餐服务,并引导入党积极分子等加入助餐服务队伍。同时,鼓励志愿者与有需求的老人结对,在提供助餐服务的同时,开展助洁、助购等服务,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
突出资源整合,打造幸福家园
沂水县坚持以“普惠群众,服务大众”为原则,以建设“孝善食堂”为基础,配套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打造群众满意的“幸福家园”。该县紧扣老有所养、幼有所教、弱有所扶、病有所医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孝善食堂”周边配套建设卫生室、理发室、农家书屋、综合活动室等功能性场所,提供集饮食、娱乐、学习、医疗等于一体的养老服务,打造居家养老“幸福家园”。
来源:中国社会报